野人网 HI-神农架▾ 神农架文化 查看内容

神农架锣鼓山歌响云霄

2015-5-21 13:42| 发布者: hisnj| 查看: 6343| 评论: 0

摘要: 神农架人世代爱唱歌,爱听歌。歌场既是娱乐场,又是课堂。逢有歌场,方圆数十里内的人家,不分男女老幼,都会蜂拥而至,跋山涉水,挨饿受冻也心甘情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昔神农氏率万民腊戏于国中”的古老民风。神 ...

     神农架人世代爱唱歌,爱听歌。歌场既是娱乐场,又是课堂。逢有歌场,方圆数十里内的人家,不分男女老幼,都会蜂拥而至,跋山涉水,挨饿受冻也心甘情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昔神农氏率万民腊戏于国中”的古老民风。

    神农架的民歌分为山歌和锣鼓歌两大类,山歌是清唱的,锣鼓歌需有乐器伴奏,以后者场面最为热烈。

    神农架山歌以情歌为主,放牧、砍柴和行路的男子音调高亢, 拖腔较长, 称为 “号子” 。 如 “隔山望见姐上坡, 打个唿哨姐等我,姐儿听见唿哨响,捱捱擦擦等情哥”。女子爱在劳作时低声吟唱, 如 “郎在高山唱山歌, 姐在河下织绫罗, 哪里来的飘流浪荡子, 唱出这样稀奇古怪歌? 唱得奴家脚绊手, 手绊脚, 织不成绫罗抛不成棱,眼泪汪汪望情哥”。也有对唱的,内容以知识性的问答为主,如“正月里什么花堂前高挂?什么人在长安大闹花灯?正月里灯笼花堂前高挂,薛仁贵在长安大闹花灯。二月里什么花满园白了?什么人穿白袍跨海征东?二月里油菜花满园白了,薛仁贵穿白袍跨海征东……”。

    神农架锣鼓歌又分三种。 一曰 “火炮歌” , 需有锣、 鼓、 唢呐等一套 “家业” 伴奏, 一般用于节日玩灯和结婚、 祝寿、 建屋等喜事的祝贺,乐手和歌手都带有一点专业的味道。歌词内容因事而有侧重,演唱形式与鄂西北各地的“四六句”大同小异, 唱腔更清脆一些。 歌手多是随编随唱, 以尽量博取主人欢欣为原则, 主人家不仅要酒肉相待, 还常以 “封子” 相赠。 婚礼上唱的除恭贺新婚的内容外,还有预祝早生贵子和宣传夫妻之道的内容, 如《送郎歌》、 《劝郎歌》 、 《望郎歌》、 《探郎歌》等。盖新房一般选在上梁之日开歌场, 随着仪式唱《上梁歌》、 《送梁歌》 、 《喊梁歌》, 仪式结束,酒宴随之开始。

    锣鼓歌的第二种叫 “山锣鼓” 或 “薅草锣鼓” , 主要见于大型劳动场面。 春种和薅苞谷草时, 人们常用换工形式劳作, 一家地头往往聚集数十乃至上百人。为了统一步调,消除疲劳,人, 一人 主家都要设歌场。歌师每场 掌鼓, 是主歌手; 一人敲锣, 为副歌手, 二人须是能配合默契的 “对子” 。 鼓手还兼有总指挥的作用。 歌场规矩很多, 敲打因开头、 过渡、 转折和煞尾各不相同, 又有文锣鼓、 武锣鼓和叫歌锣鼓之分; 演唱分独唱、 对唱、 连唱等多种形式, 腔调又有回声号子、 穿声号子、 扬歌号子、杂号子和鼓里藏号子之别。开场总得先敲一阵锣鼓,有似戏曲开场的 “打闹台” , 随着由慢而快的锣鼓声, 人们扛着工具, 来到田头, 摆开阵式; 看到工客到齐了, 主歌手便会叫起开工号子, 号子声或豪放粗壮, 或委婉曲环, 随歌手风格而异。正式唱歌了, 劳动也开始了。 歌词内容以 “说书” 为主, 主要唱本是 “四游 ( ” 《东游记》 、 《西游记》 、 《南游记》 、 《北游记》) 和 “八传 ( ” 《黑暗传》、 《封神传》、 《双凤奇缘传》 、 《火龙传》 、 《说唐传》 、 《飞龙传》 、 《精忠传》 、 《英烈传》) 。 歌手并非全照唱本唱,多是据其主要情节随口编来, 而且在开工、 歇晌、 收工时还得随时加些内容。譬如开场时常唱“一步下田坡,双手接鼓锣,罗裙高扎起, 下田做生活。 穿青又穿白, 有些不认得, 言语虽粗糙, 客们莫见责” 。 或者唱 “早晨来时雾沉沉, 只听锣鼓未见人, 双手拔开云和雾, 满山都是种田人。 你敲鼓, 我敲锣, 敲得日月红似火, 敲敲打打过日月, 不敲不打不快活” 。 为了引入正本, 两个歌手常要先唱《约书歌》, 比如 “ :早晨听得喜鹊叫, 定有喜事来临门, 原是我俩来相会, 锣鼓场中拜师尊……叫声仁兄莫谦逊, 不说那些罗索文, 解锯没有切锯快, 早下书文好赶路程。 我俩来把反唐表, 薛刚迎到纪鸾英, 大九湖里安营寨, 武三思领兵到房陵” 。 在正本演唱过程中, 发现工客中有人跟不上了, 歌手会及时插进一段带刺激性的, 如 “郎在田中薅蒜苗, 姐在屋里烙火烧, 冷水和, 热水调, 赶杖赶, 油渣泡,锅里烙, 灶里烧, 火钳夹, 棒棒敲, 手袱打, 汗巾包, 隔墙抛, 郎接到, 吃了火烧展劲薅” 。 收工时, 歌手还得代主人答谢众人,唱道 “难为客们来, 没有好招待, 瓶中无好酒, 盘中无好菜, 客们回去莫见怪” 。 有人认为, 薅草锣鼓始自薛刚屯兵大九湖时的 “唐将班子” , 其实它反映着一种古老原始的换工互助方式,形成时代应更早些。

    第三种锣鼓歌叫 “丧鼓歌” , 神农架民间历来都很看重办丧事, 棺木入土前一般要停三天, 唱二夜丧歌。 丧鼓歌的歌手许多是不请自到的 “ , 半夜里听到丧鼓声, 手里提一根漆木棍,不顾生死往前奔。 一不怕高山出猛虎, 二不怕水深出蛟龙, 三不怕长虫来拦路, 四不怕山林起妖风, 一步跳进歌场中, 要会歌场众弟兄”便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丧鼓歌的开场和收场都有相对固定的程式,只能由丧家请的老歌手演唱。首先开 要唱《 路歌》和《歌头》, 然后才能接唱其他。 《还阳歌》是在 辞亡调》 、 《扫场歌》和 临出棺的天亮前唱的,有时还加唱《《祭文头》等。 丧鼓歌的演唱方法一般是歌手与鼓手、 锣手围着棺棂边走边唱的, 古时代还载歌载舞, 所以又叫 “跳丧鼓” 。唱词内容除颂亡人功德、 赞后人孝敬外, 主要是传说故事、 古典小说、 山水风物等。 歌场就是比武场, 歌手之间时时都在较量着。比如第一个歌手唱的是明清故事,接唱者必唱唐宋故事, 以显示自己学识的广博, 这是暗比。 还有明比, 即回答式,先上场歌手为显示自己高明,往往挖空心思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接唱者必须回答上, 否则便当场出丑。 歌手们大都有唱本做依据,唱本中记载着一些看来谎诞无稽、实在十分珍贵的资料,是神农架民歌宝库中亟待挖掘的瑰宝。

  • 鄂ICP备14017416号-1.©2014-2021 野人网-
    GMT+8, 2024-7-27 11:08 , Processed in 0.075874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