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网 HI-神农架▾ 神农架文化 查看内容

神农架“科(学)考(察)”全记录

2014-12-29 12:36| 发布者: hisnj| 查看: 1227| 评论: 0

摘要: 1943年9月5日,由房县县政府、中央林业实验所和湖北省农业改进所共同组织了神农架探察团进行第一次科考。房县县长贾文治任团长,中央林业实验所技正王战、湖北省农业改进所林业组主任魏儒林为副团长。由王战、魏儒林 ...
     1943年9月5日,由房县县政府、中央林业实验所和湖北省农业改进所共同组织了神农架探察团进行第一次科考。房县县长贾文治任团长,中央林业实验所技正王战、湖北省农业改进所林业组主任魏儒林为副团长。由王战、魏儒林、毛杰、陈哲夫担任森林、药物方面的探察;王庆延教授、鄂北农场场长庄巧生担任农艺、畜牧、工矿、土壤方面的探察,共计成员138人。同年9月20日探察团从房县城出发,至10月25日返回,历时36天,行程600余公里。行走路线是:经上达河、范家垭、九道梁、响峪沟、坑子、大九湖、坪阡、朱公坪、台子登上神农顶,后经麂子沟、菜子垭、盘水河、麻湾、杜家川。由于当时正是抗战末期,考察条件十分艰苦,探察团克服了行路、食宿、野兽威胁等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对神农架的位置、山脉、河流、气候、土质、森林、农作、畜牧、矿产9个方面进行了探察,包括森林分布、林木种类、森林面积、森林之主副产物等。完成了《神农架探察报告》,该报告共计3.6万余字。包括探察之缘起、探察团之组织、探察行程记要、探察情形以及开发意见5个部分,开我国单纯的学术考察与实用考察相结合之先河,为神农架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并根据探察后作出了神农架没有野人生存繁衍的基本结论。在探察过程中没有发现野人的踪迹,根据动物生活的规律也没有发现野人居住过的地方。
     197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7人,历时60天,进行了第二次科考。结论是,确有某种未知高等灵长类动物存在,但要彻底弄清,还需要长期深入考察。第二年,湖北省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三六部队、湖北省药检所、武汉市药检所、神农架林区也进行了一次植物资源考察。
     1977年中科院和湖北省政府联合组织了32家大专院校包括古人类、动植物和地学等学科专家在内的110人的科考队员,以湖北省委书记韩宁夫任组长,到神农架林区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野人”科考。那次考察历时1年,除金丝猴的重大发现外,未获“野人”客观证据,但搜集到了不少疑似野人的毛发和粪便,寻访到了大量目击者。而且,搜集到的毛发经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地权威机构鉴定,“这些毛发非猿猴,非人类所留,比猿猴高级但比人类低级”。
     1980年5月,中科院古人类研究所和武汉分院联合组织了第三次考察,成立了28人组成的鄂西北奇异动物科学考察队,委任神农架林区副主任杜永林为队长,黄万波、袁振新、刘民壮及武汉分院的李世成为副队长,考察队政治委员由郧阳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孟庆宝担任。至1981年底,仍未有突破。
     2007年2月14日,国家林业局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组织动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社会学专家分析论证,结果称,神农架不具备“野人”生存环境,没有其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条件,不可能存在“野人”或其它未知大型野生动物。
     2007年9月10日至14日,中国探险协会组织了20位科学家赴神农架金丝猴基地和燕子洞进行考察进行科考和研讨,由于时间很短,很难谈得上有什么重大发现。

相关联接
     1939年,时任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专员秘书的贾文治,听专署文教视察苏元佑谈及神农架的森林资源、野人的传说,即下探察决心,以备日后开发。1941年9月,任房县县长后,特将神农架探察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来抓。上任仅一个月,即派老冠乡乡长金席儒试探神农架。金席儒一行从盘水河出发,经7日行程,到达神农架边缘,未得入内,因雪大粮绝返回阴峪河一带,只闻兽吼而已。
     1942年4月,贾文治又派人作进一步调查。从4月12日出发至26日返回,计程15天,到达神农架附近之韭菜垭,记述了详细的调查笔记并绘制了有关地图。云神农架杉木为大,众松次之,药材有细辛、大黄、黄耆、藁本等,动物有野豪、熊、野猪、虎、豹等,并发现一直径6寸长之兽类足迹于雪面。
     贾文治根据两次初步探察的情况,提出开发意见及步骤,请求对神农架进行正式探察,揭开神农架科考的序幕。
  • 鄂ICP备14017416号-1.©2014-2021 野人网-
    GMT+8, 2024-3-28 21:47 , Processed in 0.067338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