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网 HI-神农架▾ 探秘金丝猴 查看内容

与金丝猴为伴的猴年新春

2016-2-20 18:39| 发布者: hisnj| 查看: 3221| 评论: 0

     

今年是猴年,这些山间精灵再次成为人们的谈资。在神农架的茫茫林海中,金丝猴们还在过冬。即便是春节,神农架大龙潭金丝猴研究基地的工作人员也不能休息,除了每天投放近200公斤的食物,还要跟踪监测写工作日志,这10年来已成习惯。

 

起得比猴早

传统的除夕夜,冰雪覆盖的神农架林海无声。

海拔2150米,大龙潭金丝猴研究基地。这里原本就只有13名工作人员,按照惯例,一批人从腊月二十八值到正月初八,另一批则是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六,一年一轮换。跟守在站里其他6人一起看着春晚,34岁的黄天鹏还是感觉热闹很远。

研究基地是一个金丝猴的长期跟踪监测点,必须保持24小时值守。黄天鹏退伍后来这里工作已有10年,今年是猴年,这种陪伴似乎又多了点年味。

守夜到零点,大家陆续去休息,这里不准放鞭炮,新年就这样悄悄到来。

即便是大年初一,黄天鹏和同事们还是像往常一样6点就起床了。冬季,猴子一般会在7点左右醒,他们这些科研人员必须起得比猴早。为此,前一天晚上就要确定好猴子的休息地,才能保证赶在猴子醒之前就位观察。“当然就睡得比猴晚。”

大龙潭观测点附近有个相对稳定的种群,是由5个家庭和1个全雄单位共同组成,共有80多只金丝猴。

清早,随着一阵“咦”声,冰雪森林里呼应般地出现了一群精灵。头部到脖颈位置都披着金黄色的长毛,后背和尾巴上则是灰黄色,脸部却是白蓝色,深褐色的眼睛灵动迷人,在枝叶间飞跃的金丝猴们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黄天鹏很快认出了“短尾巴”家庭,这一家的猴子家长尾巴曾经受伤弄断;还有“一撮毛”家庭,里面的家长额头上有一撮毛。

给猴儿加餐过冬

黄天鹏尽量放轻脚步,不过多引起猴子们的注意。

他们要全面观察猴子们的活动,记录下周围的环境,甚至要收集一些毛发、粪便等。这个工作并不容易,猴群是移动的。有时观察得入迷,不小心走到悬崖边上还会吓出一身冷汗。

中午11时许,观测告一段落后,黄天鹏和同事开始给金丝猴准备食物。

神农架是我国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端,这里的猴子是川金丝猴的一个独立亚种,主要分布在大龙潭、千家坪、金猴岭等地。长达6个月的冰雪天气,让猴子们很难找到食物,各种树皮成了主粮,对植被破坏很大。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研所所长杨敬元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金丝猴的身高一般不超过80公分,这里的低温能到零下20度,雪甚至会积到约80公分厚,小灌木树皮被吃完后,猴子们一下地觅食,膝盖可能被雪淹没走不动,只能饿死。

最惨痛的记忆来自2008年的冰雪灾害。那天,杨敬元和同事到千家坪一带观察,在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陆续发现了13只金丝猴的遗骨,它们被饿死后又被其他动物当做食物,地上只剩下毛发和骨头。他们忍痛拿出GPS记住方位拍下照片,直到冰雪渐渐消融后,才转来收敛遗骨。

即便是现在,杨敬元还是偶尔会在路边看到饿死的金丝猴。“可能是跟不上队伍的老弱病残猴。”自从2005年开始尝试野外投喂食物后,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

投送食物很丰富,黄天鹏拿出了苹果、胡萝卜、桔子、花生等,清洗后装在筐子里,用扁担挑到基地对面的林子里投放,金丝猴们掐着饭点来吃食的样子就像开会。

入冬以来的连续低温,此前已令金丝猴的野外补食达到了高峰,每天保持在200公斤以上,超出寻常一倍多。

投食金丝猴成专利

这些年来,需要投食的金丝猴数量正在增加。

1985年普查数量为500多只;2004年,金丝猴种群数量达到1280只。去年,基地观察的种群就新增了15只幼猴。“最新一轮的普查正在进行,数量肯定会有增加。”黄天鹏有些兴奋。

为了保住食物不被冻坏,基地里曾试过安装空调。可惜,在这样的高海拔寒冷区域,空调根本带不动。后来,专门挖了个约20平米的地窖,里面开着电炉子放热,维持零下2度到3度的温度。“就像一个储物的大冰箱。”

“咦。”每个工作人员都会这样与猴子打交道,这是友好的意思。很快,有金丝猴自丛林间跳了出来,有时还会“咦,咦”地回应。胆子大一点的还会靠近黄天鹏讨要食物,动作慢一点还会伸手来抓。

虽然搭配合理、营养丰富的补食花样多,金丝猴最喜欢的还是一种叫云雾草的地衣。2005年,刚开始把花生、苹果等投到野外时,猴子们很警惕,不过来吃。工作人员就把苹果包在云雾草里面,几天后,一只饿极了的猴子忍不住吃了,其他猴子发现同伴没死,第二天就跟着吃了起来。再后来,猴子们发现工作人员包在松塔里的花生后,更是爱上了花生。

如今,这个科研基地的投食研究项目已获得了专利。下午5点,黄天鹏和同事们进行了当天的第二次投食,寂寂无声的林海中,金丝猴们正对这些食物虎视眈眈。“多吃点,过年啦!”大家开着玩笑。

几天不见舍不得

大龙潭金丝猴研究基地并不对外开放,研究人员远离家乡和城市,过着早出晚归、与世隔绝的生活,黄天鹏却并不觉得寂寞。

离基地最近的这个有80多只金丝猴的种群,已经和大家熟得像朋友。

“每个猴子我们都能认出来。”黄天鹏喜欢那只叫“易欢”的幼猴,活泼伶俐,总是上蹿下跳地惹人喜爱;还有那只叫“五一”的小猴,是劳动节那天出生的。

长期的跟踪观察,使这个猴群对科研所工作人员逐渐消除了警惕感。原本,猴子总是与人保持一两百米的距离,现在看到穿着绿色工作服的黄天鹏,猴子们还会扑上来要吃的。

能固定地点常年监测这群猴子,也给工作带来了便利。

“猴子在树上跑,我们在下面追。”观测其他野外种群时,在崎岖的山路上追赶猴子并不容易,可能一天要跑十几公里,遇到暴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更是难走,曾有同事在用望眼镜观测的时候摔下来,胳膊都骨折了。

投食结束,吃过晚饭后大约8点的样子,黄天鹏开始写当天的工作日志。这些年来,大家轮流记录的工作日志已经有近千万字,每一页都是金丝猴研究的发展史。“我们在做一项有意义的工作。”黄天鹏觉得,每天看到那些可爱的精灵,坚守的孤独似乎也消弱了。

“它们都是有灵性的。”相处久了,几乎所有人离开一段时间后,都会突然发现特别想念这些猴子。

  • 鄂ICP备14017416号-1.©2014-2021 野人网-
    GMT+8, 2024-4-19 04:46 , Processed in 0.090080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