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网 HI-神农架▾ 神农架游记 查看内容

神农谷尽揽幽谷胜境

2015-10-9 20:38| 发布者: hisnj| 查看: 2648| 评论: 0

摘要: 一句老话说,“不见风景垭,枉到神农架!”其实,风景垭的风景并不在垭本身,而在垭下的一道幽谷,谷中含绝景,占尽幽险奇,那便是神农谷。 风景垭原名巴东垭,是地质运动在大神农架脊岭上造成的一个豁口,历史上 ...
       一句老话说,“不见风景垭,枉到神农架!”其实,风景垭的风景并不在垭本身,而在垭下的一道幽谷,谷中含绝景,占尽幽险奇,那便是神农谷。
 
        风景垭原名巴东垭,是地质运动在大神农架脊岭上造成的一个豁口,历史上一直是房县、巴东两县的界垭。由于海拔2800多米,常被云雾遮掩,因而不逢机会,就难见其真面目。神农谷地处垭口南侧,是地势突然下陷造成的山谷,呈V形漏斗状,因口面不大,又被群山紧锁,所以越加显得幽深莫测。著名的神农溪便是从那儿开源的。
 
       以往,神农谷只能俯瞰,还需恰逢风轻日朗之时。让人大开眼界、惊叹不已的是,谷底里兀地耸起一丛石柱,高低参差,身姿各异,有的像宝剑,锋芒毕露;有的像冰柱,千奇百怪;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冷杉箭竹为之遮风挡雨,烂漫山花助其光彩夺目,其情其景,毫不比云南石林和张家界奇峰逊色。著名画家罗国士先生曾于此赞道,“神农群山,胜境佳绝,有黄山之姿、华山之险、泰山之佛、庐山之霞!”
 
       仅俯瞰自然难以尽兴,如今好了,保护区投巨资修建了一条环谷栈道,长达5000多米,依山就势,盘旋延伸,直达谷底。沿栈道漫步,既可以近距离观赏,更兼得俯视、平视、仰视之妙;不仅备受诗人、画家、摄影家、探险者的青睐,也深得酷爱健身运动的中老年赞赏。但是,毕竟坡陡路长,耗费体力,环游一周一般得3个小时,因此必须量力而行。
 
       栈道宛如一条巨龙,时而穿越悬崖峭壁,时而隐身苍松翠竹,漫步其上,边走边看,伴随着云雾的变化,不禁渐入了仙境:于是,石林化做了蓬莱岛,石柱化做了菩提树,仙人在树下饮酒对弈,天女在一边散花助兴,神猴在树间跳跃嬉戏,天兵在周围站岗守护……驰骋想象,无不逼真;陶醉其间,忘了归程。
 
      神农谷多生云雾。常言道“上为云、下为雾”,这儿却很难将二者分开。云雾是随风而动的,其运动方式可分四种,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平行流动和相对停止。运动速度也有快慢缓急之分,有时风起云涌,有时轻脚细步,有时则住足而立。风向变幻不定,云雾也时上时下、时浓时淡。云雾时而缠绕着石林,时而弥漫着松林,时而在谷底激起浪花飞溅,时而顺着峡谷上涌,直将整个山谷包裹得严严实实。谷中景观因之时隐时现,越显神秘诡谲。最清晰、最壮观的当是云流停留在山谷的半腰。此时,谷底化做了一片湖泊,水面上波涛翻滚,琼台仙阁随波逐流,一片奇幻,无穷韵味,发人神思,发人遐想!
 
       切记,即使神农谷朦胧一片时,也别轻易离开,因为一阵轻风吹来,顿会云开雾散,最为幸运的当是观赏到其由朦而明或由明渐朦的全过程,著名诗人、《黄水谣》的歌词作者张光年(光未然)老前辈就是这样的幸运者之一。他是二进神农架才碰上这种机遇的,感慨万端,随口吟出四句诗来:
轻车百转上云端,
俯视群峰初露尖,
霎间天开浓雾散,
遥送歌声到四川。
 
       神农谷不仅带给人们视觉的享受,还是生态旅游的胜地。生态旅游须选择和谐的大自然,讲求旅游者回归和谐的大自然,融于和谐的大自然,逐步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实现自身各部位、各器官的和谐、统一。唯实现了自身各部位、各器官的和谐、统一,方称达到了生态旅游的最高境界。武汉一所著名高校的几位青年教师便曾在这里达到了这样的最高境界。上世纪80年代,每年暑假,他们都要结伴而来,借住在瞭望塔里,起码是一周时间。其间,每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他们多在观景台下面的石坎上面南而坐,样子很有点像高僧或老道在修行,但口里却不念念有词,眼睛也不总是微闭着。累了会起身做几个伸展动作,或对着旷野大声吆喝几声。他们介绍说,沐浴着清新空气,静观着自然美景,伴随着松涛鸟鸣、飞雾流云,自身便逐渐融入了统一和谐的大自然,什么工作的繁忙、生活的沉重、人生的不快、身体的病痛统统都忘得一干二净,唯一感到的是无比的放松、无比的舒适、无比的欢娱、无比的幸福!  
  • 鄂ICP备14017416号-1.©2014-2021 野人网-
    GMT+8, 2024-4-26 07:45 , Processed in 0.063398 second(s), 2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