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网 HI-神农架▾ 神农架文化 查看内容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由来考述

2015-4-18 14:53| 发布者: hisnj| 查看: 3541| 评论: 0

摘要: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这是茶文化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出自成书于汉代、甚至战国的《神农本草经》,但多是人云亦云。最近笔者对此作了研究,查到了最早引录该语的是清代的著 ...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这是茶文化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出自成书于汉代、甚至战国的《神农本草经》,但多是人云亦云。最近笔者对此作了研究,查到了最早引录该语的是清代的著名类书——校刊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的文渊阁影印本《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与流行的“神农得茶解毒”有所差别: 《本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  
     学术不能“莫须有” 今年4月,笔者主编《科学饮茶益身心——2011中国宁波“茶与健康”研讨会》文集时,40篇来稿中,粗读就有7位专家、学者引用此说,可见影响之大。  
     其实,此说在任何版本的《神农本草经》,都是找不到出处的,因为该书根本就没有记载。笔者查阅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清代顾观光等著的《神农本草经》,该书被认为是现存较早的《神农本草经》版本,在该书记载的365种中草药中,不仅没有“神农得茶解毒”之语,连“茶”的词条都没有。  如此看来,引用该语的专家、学者多是认为,此说在古本《神农本草经》上应该有的,只是现在没发现,也许散佚了。言之有据是学术研究的基本点,学术不能搞“莫须有”。  
     清代陈元龙《格致镜原》有引录 最近,笔者在宁波图书馆分别查到了两种清代陈元龙编撰的著名类书《格致镜原》,分别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校刊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三月的文渊阁影印本《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和光绪十四年(1888年)印刷的单行本《格致镜原》,两书《饮食类·茶》均有如下引录: 《本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  
     历十年而成的《格致镜原》,被誉为清代中国传统博物学官方类书的代表,最早校刊于雍正十三年(1735)。该书广记一般博物之属,分100卷30大类,子目多至1700余条。内容涉天文、地理、身体、冠服、宫室、饮食、布帛、欣赏器物等,几乎无不具备。所谓博物之学,故名“格致”。又“格致”寓致知,即研究事物之意;“镜原”为探求本原,犹事物纪原之意,是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史的重要参考书。  
     《格致镜原·饮食类·茶》引录了大量茶事文献,除“神农得茶解毒”以外,可能还有其它独家引录的内容,有待详细研究。  引于何种《本草》有待考证 仔细阅读《格致镜原》“神农得茶解毒”引文,可以发现与常见的《神农本草经》引文,除了结尾多了“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以外,另有两点细微差别: 一是“七十毒”非“七十二毒”。“一日而遇七十毒”之说《淮南子·修务训》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格致镜原》引文原文作者是否由此而来,有待考证。  二是“茶”字非“荼”字。上述两种版本均为“茶”字,而非“荼”字。
     虽然仅是一字之差,但其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一般说来,隋代之前多为“荼”字;隋、唐时代“荼”、“茶”并用,如成书于隋末的著名类书虞世南《北堂书钞》,已经列出“茶篇”;宋代以后则多用“茶”字。  
     《格致镜原》引录该语时,只注明是《本草》,未说明年代与作者,由于目前尚未发现其它文献引录该语,给后世留下了疑问。 虽然《格致镜原》引文出于什么年代仍需考证,但笔者以为有两点可以确定: 一是此引文肯定出自《本草》原著,因为身为高官的陈元龙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严谨的学者,从他凡事究其原委的治学态度来看,他是看到该《本草》原著的。  二是可以排除引文出自《神农本草经》。
     除了最早的茶事文献《北堂书钞》、《茶经》未见《神农本草经》引文,今存《神农本草经》没有“茶”之词条外,从《格致镜原》引文使用“茶”字的信息,又附有“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句,说明该《本草》不会是唐以前的版本,而是宋、元、明时代刊印的笔记类稀缺版本,很可能是明代版本,因印刷甚少而散佚了,或尚有存世而未被发现,如清代稍晚于陈元龙的陆廷灿的著名茶书《续茶经》,也未见引录。  
     神农茶祖地位不受影响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笔者以为,确立神农氏茶祖地位的,是国人世代的传说,尤其是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的点睛之笔,“神农得茶解毒”之说是否出于《神农本草经》并不重要,排除该书“神农得茶解毒”之说,丝毫不影响神农的茶祖地位。  
     因《神农本草经》“神农得茶解毒”之说查无出处,有心人不妨反证一下,此说究竟源于何处,这对当前茶文化界不重文史考证,人云亦云的现状,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鄂ICP备14017416号-1.©2014-2021 野人网-
    GMT+8, 2024-10-14 01:47 , Processed in 0.082109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