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网 HI-神农架▾ 神农架文化 查看内容

永远的神农架(五)

2015-1-11 18:55| 发布者: hisnj| 查看: 1819| 评论: 0|原作者: 郭文

摘要: 哭嫁、会亲、接风、拦车马、升匾升号、拜堂、送房、铺床、撤帐、陪十弟兄(贺郎)、送花巾(或鞋)、上厨、回门等一整套婚俗。伴随着种种婚俗,保存了不少丰富多彩、脍炙人口、趣味盎然的婚礼歌。神农架的婚礼歌内容 ...

        哭嫁、会亲、接风、拦车马、升匾升号、拜堂、送房、铺床、撤帐、陪十弟兄(贺郎)、送花巾(或鞋)、上厨、回门等一整套婚俗。 伴随着种种婚俗,保存了不少丰富多彩、脍炙人口、趣味盎然的婚礼歌。

神农架的婚礼歌内容完整、语言古朴、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有《 说媒歌》、《 接风词》、《打杂词》、《升匾升号词》、《司仪词》、《 典礼词》、《 贺郎歌》 、《 撤帐歌》、《 回门歌》、《求子歌》等。优美抒情的长短句抒发出女子离家时的眷恋之情,描绘出男家迎亲的喜庆气氛,也反映出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人格卑贱、遭遇悲惨、命运不幸的严酷现实,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生活、提高斗争信念、增强生活勇气的意志和愿望。

在神农架流传的民间小调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其中有许多篇章堪称是声情并茂的抒情诗和叙事诗。 民间小调,一般没有乐器配合,也没有什么程式和固定的场所,或室内、或”外、或采茶、或做针线,多属于男女相悦相爱的情歌。如十想、十爱、十劝、十送、十二月、十把扇子、采茶、叹五更等等。唱词有三句一段的句式,还有四句头和五句头的,也有五五、七五句式的。一种句式一种唱腔,曲牌比较定型、规整,节拍平稳、细腻、文雅。

神农架的民间小调,绝大多数来源于外地,江浙一带的《十把扇子》、《跳巢》、《十二月大花名》、《倒贴》、四川的 《正采茶》、《倒采茶》,都在神农架保存着原始的风貌。

丧鼓歌古代称“祭祈歌”,是追悼亡人的一种挽歌。据老歌手们传:丧鼓歌产生于庄子的 “鼓盆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箕距放盆而歌。” (《 庄子集释》),而事实上,丧鼓歌远远早于庄子时代。

神农架的丧鼓歌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天堂地狱,山川河流,鸟兽花卉,神灵鬼魂,古史英雄,无不是歌手描述的对象。那充满着哲理的对人生、生死的看法,对古代人物的评价,对现实生活的控诉, 以及亡者入地狱或升天堂的丰富联想,构成一幅绚丽的历史和神话交织的动人画卷,可以说是我国民间流传的 《神曲》。

民歌是长了翅膀的。” 高山阻路不挡音”,神农架的民歌都是来自外地的,但神农架的人民为了便于交流自己的感情和文化,将这些民歌加工、改编成适合自己习惯和口味的、具有自己独特色彩的歌谣。 所以,神农架民歌既保留着外地古民歌的印痕,又反映出神农架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性。

神农架的纯朴山民们,都是当今世界上了不起的民间传说故事收藏家。在最近编纂的《神农架民间故事集成》中,就收录了十组、九十篇,约十万字的传说故事。在本世纪中《以前,神农架原始森林地区,基本上与世隔绝,大九湖一带还有明代遗留下来的原始村落。 意识形态的古老和神性化,是保存古老传说故事的最好温床,所以学者们认为:神农架是亚洲古老故事集中保存的地区。 而这些古老、神奇的传说故事比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传说故事,其美学价值与研究价值均要大得多的多。

神农架的传说故事具有浓厚的山林氛围,在这些传说故事当中,既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搏斗,又反映了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

神农氏采药的传说在神农架流传十分广泛,并深深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与神农架丰富的药材资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神农架中药店里, 柜台上都供着一个陶制的黑狮子,被称之为药兽。 这一习俗的来历就与神农氏尝草的传说有关。据传,药兽是神农氏的儿子,他能够又省事又准确地判定药物的性能,每尝一种草,他能将寒热温平分得一清二楚,寒是白色,热是紫色,虚弱呈灰色。 有了他,神农氏就减轻了尝草的劳苦。后来药兽中毒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供奉在药店里。

神农氏的传说活跃于自称是神农弟子的” 药叫化子”的口中,表现了人们对先祖创世精神的追念、赞美。神农氏的传说广泛地渗透在神农架山水及动植物故事之中,并使其成了神农架民间传说故事的主体。这使我们找到了远古时期神农氏部落爬山涉水、披荆斩棘来神农架尝草采药的口碑佐证。

具有科学和文化相交的““人之谜”,是神农架最为奇谲的传说,她象一条大河横躺在世人面前,让人扑朔迷离,似乎永远也达不到彼岸。

神农架当地的人民群众给““人”取了很多名字,如山精、山混子、山鬼等。 传说 ““人”有捉人、迷人、吃人的特性,又具有灵性、富有人性味,如与人配婚生子,为人报恩救命等。

先前,神农架多姿多态的山水,在当地人眼里,其态度远不是欣赏的,而是夹杂着欲望和渴求;人们的感情也不是愉悦的,而是饱含着虔诚和畏惧。由于人们对山水、树木、动物,充满着敬畏和恐怖感,所以认为山林有神灵,山谷有妖魔,进山狩猎还要焚香祷告。 他们敬石峰,敬古树,敬岩洞,敬溪河水塘,以求福求子。就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产生了很多的山水精怪传说。这些传说饱含着我们祖先对自然界及人与自然关系长期观察思考的结果, 以及对人类无限潜力的自信。在艺术表现上,景象壮阔,意境幽玄,情趣丰富,透出一种雄健幽深之美。

神农架的民间艺术较之于民间文学,显得有些薄弱,但也不乏有其独特的珍品。

独具特色的刺绣是神农架一朵充满活力的民间艺术之花。近年来,文体工作者收集了一批出自农村妇女之手,并保存了半个世纪的民间剌绣品。这些绣品用粗简的各色布料和多种色线按图案巧妙地配色剌绣而成,具有浓而不重、艳而不俗、繁而不乱的艺术效果。

民间刺绣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 如 《一团和气》:一个圆脸圆身的胖子居中而坐,神情温和,传说此人做生意运气极好,六月卖帽,即下大雪;腊月卖扇,便热似酷暑,被视为“ 吉祥如意”之神。《老鼠嫁女》:对老鼠进行人格化的夸张描绘,老鼠抬着花轿,吹打的热闹情景,具有童话般的意趣。

这些劳动妇女创作的刺绣作品,都是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凭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而设计、制作的。在枕顶上绣个 《吉庆有鱼》、《蝶恋花》,在头巾上绣个《丹凤朝阳》、《双狮驮柱》,无不表达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向往。

堂戏又称唐戏,是神农架的地方剧种。 关于它名称的来历有二说:一说起源于唐代,故名唐戏;一说演出时所需场地较小,一般在农家堂层里表演,故称堂戏。

堂戏的剧目大多是演唱传统的古装戏,也有民间艺人自编自演反映民间生活的戏。唱腔调门很高,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节奏有快有慢,拖腔很长。由于调门很高,多用假嗓门演唱。演奏的乐器简单,有锣、竹板、二胡。演唱风格具有典型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堂戏在神农架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下谷乡不仅有充满希望的堂戏班子,而且还有不少珍贵戏曲唱本,这朵古老的戏曲之花在神农架将会愈开愈艳。

在一些古老的建筑中,石刻和木雕占重要的比例。 由于时代的久远和人为的破坏,神农架的古老建筑已大部分沦为瓦砾。但从一些残墙断壁之中,台石门梁之上,仍可看到不少幸存的石刻和木雕。 这些形象逼真的雕刻,不仅起到了建筑装饰作用,而且生动地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农家的大门上,常挂着一幅青面獠牙、面目凶恶的木雕脸谱,谓之“吞口”。据说这吞口的形象就是钟馗。钟馗是民间传说中驱赶邪恶之神,民间艺人利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表现风格,通过大胆地变形夸张,将这一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塑造得形态多样。

神农架古老、神秘,具有宗教传播的广泛基础。唐代的时候,这里就寺庙林立。著名的阳日湾净莲寺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考古人员发现的有关净莲寺的石刻,碑文记载:“湾镇之阳有古寺,号净莲。 其山耸而翠,其水湾而环,其径亦曲而幽。 是寺也,建自李唐,越宋而元而明,其间不无颓败。”净莲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毁坏后又经多次修补,直至明清仍保存完好。后因一场大火,致使千百年之古迹化为灰烬。

在九冲河畔,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一座天关庙。人们修建此庙,可谓独具匠心。 一道陡峭的壁岩,形似刀切,庙立于悬崖之上,耸入云天,称为天关,的确名符其实。 目前,在雕凿于山崖上的佛像前, 用木柱和木板搭成的拜佛台已经毁坏,只剩两根木柱端立于崖口。 山崖凹处,至今还保存着一大两小三座摩崖佛像,他们均身着带袖天衣,袒胸露腹,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

此外,神农架还有万寿宫、净莲观、白云庵、观音阁等很多庙观,由于年代久远,现尚存无几,但这些都是神农架人崇尚宗教的见证。

神农架的民间宗教崇拜,巫、佛、道、儒相互杂糅,这也是外来文化在神农架封存的例证。 尽管如此,楚巫文化色彩在神农架的民间崇拜中仍十分鲜明。

神农架古属楚地。” 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可见崇巫在神农架是由来已久的。

神农架传说有一 “山鬼”,它在深山密林中,变化无常,时而变为美女,时而变作巨怪,时而又变作三尺小儿,胸佩红兜肚,白胖赤足,活泼可爱,它可以做好事,又可以使害。 于是神农架留下了祭山鬼的仪式:猎人、采药人进山前都要祈祷烧香,获得成果后,又要向山鬼致谢。

在 《黑暗传》中,还有一段捉鬼的记录:东村有个小儿鬼/每日家家要乳吞 / 东村人人用棍打打得骨碎丢江心次日

黑夜又来了 / 东村人人着一惊 / 将他紧紧来捆绑 /绑块大石丢江心 / 次日黑夜又来了 / 东村扰乱不太平 / 将一大树挖空了 / 放在空树里面存 / 上面用牛皮来盖紧 / 铜钉钉得紧腾腾又将酒饭来祭奠 / 这时小鬼才安宁 / 小鬼有了酒饭吃 / 再也不来闹东村 / 西村又出一女鬼 / 披头散发迷倒人 / 西村也挖大空树 / 女鬼空树躲其身 / 忽见一人骑甲马 / 身穿黄衣腰带弓 / 一步要走二十丈走路如同在腾云 / 就把西村人来问西村人说不知道 / 黄衣之人哼一声 / 你们不必来瞒我 / 她乃是个女妖精 / 她有同伙无其数八十余万闹西村 / 捉拿女妖归天界 / 西村才得乐太平 /西村听说忙回禀 / 空树之中躲其身 / 黄衣之人忙起身 / 空树之中捉妖精 / 一见女鬼腾云起黄衣人赶到半空中 / 忽然不到一时辰 / 鲜血如雨落埃尘 /从此挖树做大鼓 /穿着黄衣驱鬼神。

巫术的产生是由于人们错误地认为理念的秩序即大自然的秩序,以为人既然可以控制自己的观念,同样也可以控制客观物质,巫术与魔术一样,不能算是科学,它是与科学思维相对的“无意识的” ““性思维”,它与人的“本能”的非理性的欲望密不可分。 巫术作为一种重大民俗现象,承认它们存在是必要的,因它实实在在,想抹也无法抹去。而且从现存记录来看,在早期的巫术活动中,已经包含了哲学、科学和文学的萌芽,并由此产生大量的艺术作品和准文学作品。 我们几乎无法撇开巫术而谈论、分析社会和文化的诞生、发展和消亡,因为它反映了人类活动最为迷人、最有慑服力的一面,并且这种 “ 巫性思维”至今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所以神农架的巫文化应该倍受珍视。

在最近的民俗收集过程中,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神农架崇拜太阳神、月亮神的习俗。 在世界上,古埃及人曾崇拜太阳神,在人死了之后,他们用庄严典雅,气象壮阔的诗句赞颂太阳神阿拉。 在神农架不同的是在太阳、月亮升起和降落的时侯,迎面脆下,焚香净手,默颂 《 太阳经》或 《 太阴经》,礼赞太阳、月亮将生命和欢乐带给了人间。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曾写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脍灸人口的诗句,神农架就有这样的“蜀道”,这就是被学者们誉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神农架古盐道。

清朝中《以来,不少游民进入川鄂边界谋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四川贩运 “ 私盐”来湖北进行交易,为了避开官方的辑私,盐商多从神农架往返,于是这里就形成了一条沟通川东、鄂西的神农架川鄂古盐道。

神农架古盐道有两条主要通道:一是从保康的马桥沿南河水路上溯,到阳日,再经山路从松柏到宋洛、徐家庄、黑水河、板仓、最后穿过大九湖进入四川;二是从房县的范家垭经神农架的赶集沟、九里十三湾、弯腰树、玛瑙池、三道沟、天池垭、苦桃园、老爷崖、莲花坪、红花塘、七里扁、板仓坪、东溪、大九湖的自生桥进入四川。 两条古盐道在神农架境内均达100多公里。《 阳日湾万寿宫志》记载:“房之南,山水颇奇,林木亦茂,而阳日湾距治百八十里,虽僻处乡隅,然南走宜施,西通巴蜀,东下襄樊,亦四处之要道也,故海内客商多至此焉。”在过去的岁月里,鄂西北所需的盐大多是从四川大宁盐厂经古盐道运来的。古盐道上常年累月活跃着数百背夫和马帮。背盐工的生活很苦,他们出门时要带足沿途的食粮,在去的路上,把一袋袋写有自己姓名、做有记号的干粮寄放在沿途客店里,以便在返回的路途中充饥。有时住店晚了,客店的通铺上已睡下太多的人, 店老板就有一根粗木杆沾上水,使劲往人堆里插。木杆两边的人受到冷的刺激,猛的一惊,让开一条缝,后来的人便趁势钻进去。 沿途的岩龛也是背盐工经常栖息的地方。夜晚,在岩龛下生起一堆熊熊大火,既可烧饭取暖,还能驱散”兽。盐在那个时代虽不是稀世珍品,便也可用一斤盐从山民那里换取三斤木耳或三斗苞谷,还可以换取皮革和贵重药材。 因此,盐也成了啸聚山林的强人猎取的对象。背盐工得结伴而行,时时提防他们的袭击。古盐道有一处地方叫 “ 九条命”,就是因九名背盐工被一群强人抢走了盐,人被捆在树上冻饿而死得名的。

神农架古盐道沿途穿越密林深谷、旷”平坝,宽敞之处可以行车,险峰之处则 “ 心频惊而畏缩,足将进而趑趄”、“雾从人面起,云自马头生”。 天池垭海拔 2100,顶有积水,下有深潭,登百步梯而过,惊险之状如上九天。神农架的古盐道曾给神农架的经济带来繁荣,据有关资料记载:清至民国初,阳日湾还有四十余只木船,上百匹骡马,往来运输山货,镇居民约 600户,地摊商 50余个,有商号的货店数家。 如今神农架古盐道对我们来说, 所重要的再不是作为一条经济纽带,而是她所展示的神农架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轨迹。

神农架历史上有许多禁令,有的付诸碑刻,至今可考。1985年秋,在红坪、刘享寨相继发现了保护山林的石碑。 红坪的护林石碑立于红坪西沟天门洞口的岩石上,石碑约一米见方,上镌 “ 严禁山林”四个大字,落款为清同治元年,距今有一百多年了。另一块石碑立于刘享寨南麓一个名叫新大路垭的峰峦石壁上,石碑长 83公分,宽 55 公分,刻于光绪十三年,上镌“严禁石木”四个大字。 这两块石碑是神农架古代保护山林的“石碑双璧”。

神农架田家山保存着一块《禁赌碑》。 碑高约一米,宽约40公分,系光绪丁亥年(1887年)所刻。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使它剥蚀严重,字迹漫漶不清。碑刻用的颜体字,端庄严肃,其内容义正严辞。“不务耕读为正业,专以窝赌作生涯”的侯春早等的劣迹,被刻诸贞石,虽然他们人已作古,仍然遭到后人唾骂。 从碑的内容来看,人们怀念向往着。远的、舜禹“三代盛世”,又叹息着世风日下,希冀着一个“贫富无愁盗贼,日夜并无游民”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勤勉的社会;对不痛改前非的赌徒惩治,态度又十分坚决。

除这些有严肃的社会意义的禁令之外,还有与自然相关的禁令。位于红花乡茅湖村的潮水河,河水每天三张三落。不知情的人有时在河边洗衣,衣物被潮水卷走。为了避免损失,老百姓在岸边立起一块石碑,告诫人们“寅、午、酉时勿洗衣”。

在神农架的西南山乡,有一种特别的习俗。客人来访,热情的主人会端出一大杯白酒递给客人,说声请喝茶,这种以酒代茶的方式被称为“喝冷酒”。

给客人“喝冷酒”,既表示主人的热情之心,又表示自己家庭富裕。若是客人一饮而尽,主人才很高兴。若是客人不会饮酒,应在向主人讲明的情况下,轻尝一下,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喝过“冷酒”,主人这才给客人捧出热气腾腾的绿茶。

在这里做客,吃饭也很讲究。 每次主人只给客人盛一点点饭,客人碗里的饭还未吃完。主人便夺下客人的饭碗重新盛饭。客人在席上喝酒也很随便。主人给客人斟满酒,盛来饭,愿喝就喝,愿吃就吃,主人不予勉强。

神农架的北部山乡,酒规却大有不同。席上,每人面前一只酒杯,由桌上的喝酒权威人士“酒司令”斟满酒,这杯酒叫” 门杯”。向自己尊重的人敬酒,这杯酒叫 “出杯”。“门杯”喝完后方能用自己的杯子出杯,主人要来个“转杯”。” 门杯”,即主人先喝一杯,然后用主人的杯子依次每人喝一杯,将杯子转回主人的面前。 酒席间,还有“催杯”、“跳杯”、“发杯”、“留杯”等,如果没有一定的酒量,客人往往被弄得醺醺大醉。

山民爱抽烟,几乎每人备有一个旱烟袋,长一米左右,坐在火塘边点烟,可以不弯腰,抽烟极为方便。烟袋锅下端有个尖角,外出时,又可作拐杖,老人们谓之;“烟枪”。

神农架人有缠头巾的习惯,特别是山村妇女,有时缠在头上的头巾多达 10余条,将头顶盘成了一个大圆盘,不知有多少诗人为此惊叹不已。

 

神农架之旅

高山峡谷、鸟兽虫鱼、飞云流瀑、风花雪月,让人心醉让人痴迷。 走进神农架,就掉进了神秘而灿烂的惊骇里。

神农顶旅游区位于神农架西南部,该旅游区以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为核心,以三峡双神线为依托,以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特色,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自然生态旅游区。神农顶旅游区分神农顶、下谷坪、大九湖 3个景区,有风景垭、神农顶、板壁崖等 30多个景点。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始建于 1982年,总面积 70467公顷,分东西两片,东片以老君山为中心,面积 10467公顷;西片以大、小神农架为中心,面积 60000公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达到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不仅有生存衍化几千万年的第三系孑遗种,又有第三系末第四系初随大陆冰川南移而滞留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的植物种,还有西南、华南地区的植物种,各植物区系成分交汇在这里,构成特有的绿色植物世界。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拥有常绿阔《林、常绿落《阔《混交林、落《阔《林、针《阔《混交林、针《林、灌丛、箭竹和高山草甸等多种植被类型,包罗了从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到寒带几千公里的景象,是欧亚大陆从亚热带到寒温带主要植被类型的缩影,这种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森林蓄积量81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 90%以上,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存物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生态作用。 据初步评估,该保护区的总经济价值高达138310.14万元。

为使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国家成立了湖北省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县级单位,受湖北省林业厅和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现有干部职工150多人,设有12个职能科室和16个资源保护管理单位,形成了局长负责制下的保护、科研、经营和行政管理体系。

对于世代居住在自然保护区内的 8000多农民,自然保护区成立了社区共管工作小组,帮助他们制定资源利用计划,引进先进生产技术,选择经济发展项目,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克服“四条腿”与“两条腿”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然保护区内农民为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保护区以外的农民。目前在保护区实验区,开展旅游活动,就是为了通过这一方式增加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内农民的收入,以便更好地促进保护。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进入自然保护区后,要爱护里面的一草一木和洁净的生态环境。“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带走”。

金猴岭南连红岩洞,北临小龙潭,东接草坪湾,西濒长岩屋,海拔 3019,面积约 5平方公里。金猴岭山势高峻,气候寒凉,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箭竹如海,藤葛攀挂,山花”果,漫山遍”。考察队员曾在这里拍下过这样珍贵的镜头:在远离猴群的幽静处,一对恋猴互诉着衷情,雌猴依偎在雄猴的怀抱里,雄猴紧搂着雌猴的身躯,四目相对,含情脉脉,两嘴微张,窃窃私语。一位老猎手讲过这样的经历:母猴发现枪口对准了幼猴,猛地转身,一跃而横在枪前,一边磕头作揖,一边挥泪指胸,意思是放了孩子吧,我来顶命!金丝猴家族的确母子情深:睡觉时,母亲总将幼儿楼在怀中,父亲则护卫在一旁;迁徙时,母亲总将幼儿或抱或背着,父亲则不离前后,遇到袭击,父母必拼死相救,兄妹也尽力相助。一位考察队员曾从老灰狼嘴里救下过一只重伤的仔猴。看到人类非但没有加害,而且为伤猴包伤口、灌糖水、喂苹果,整个家族都流下了感激的热泪。 据”考队员的细心观察,生活在金猴岭一带的金丝猴大约有500多只,它们不断地迁徙着,每天行程 1公里左右,但整个范围不会越过本族世袭的领地。

金猴岭原始森林内主要树种是巴山冷杉,其外表四季皆呈碧绿色,其高度一般在 20左右,最高达 30多米,最粗的需 5人以上合抱。循林间而上,可以看到这里的冷杉大都比肩而长,几乎是一般粗细,一般高矮,至顶端便你缠我绕甚为紧密,故有人叫它们为“姊妹树”、“连理树”。 冷杉的主杆,10之间绝少旁枝斜逸,婆娑的虬枝集中于上部,彼此交错,重重叠叠,把林间遮蔽得不见天日。林间腹地,有相对集中的桦树群和藤本植物缠绕,有的从根部到树梢全部被裹得严严实实。开花的季节,树上树下都是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俱全,简直无法分清是树是花是藤。在这里可以看到原始森林的五个特征:一是林间要有苔藓、地衣;二是要有藤本植物绞杀现象;三是要有自然倒伏的腐树;四是树杆上要有附生的菌类;五是要有伴生的兰科植物和地被物。

“曾经沧海难为水,神农归去不看山”。从金猴岭开始,就进入了被称之为 “华中屋脊”的地带。 在这里除金猴岭外,海拔 3000以上的山峰还有5座, 这就是神农顶(3105.4)、杉木尖(3085.4)、大神农架( 3052.7)、大窝坑 ( 3022)小神农架(005)。神农顶是最高峰,过去,该峰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只有标高,没有名称,所以被称作“无名峰”。1981年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其正式定名为“神农顶”。清代《兴山县志》称这里为 “神农山”,因相传神农氏曾在此采尝百草而得名。 神农架主峰亦有” 木城”之名,取森林浩瀚,密如城垣之意。神农顶箭竹丛生,冷杉林立,杜鹃吐艳,四季常青,古代民间又称它为“四季山”。1942年,房县县长贾文治率考察队登至神农顶峰,并赋诗一首:“苦竹成林杉蔽空,龙盘虎踞势豪雄,登临方知群山小,此是华中第一峰。”后又称“华中第一峰”。

神农顶是座“金字塔”形山峰,南坡较陡约40°,生长有冷杉、高山杜鹃、箭竹等,是长江支流香溪源、沿渡河的源头之一;北坡较缓约 30°,多草甸、箭竹,还有少量的冷杉,是汉水支流南河、堵河的源头之一。山顶生长有铺地柏、雪莲、香柏、蕨类和苔鲜类植物。怪石峥嵘,参差不齐,因漫长的风化剥蚀,山上乱石遍布,随地堆积,难于通行。神农顶的山体由白云质灰岩、砂岩、页岩及穿插其间的基性火山岩、角砾岩组成,在燕山运动时山体基本定型,从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至今,仍在不断抬升。

神农顶的天气一日多变,年平均气温 7.97月极端高温 20。每年 9月至次年 4月为冰雪期。 这里有金丝猴、白熊、苏门羚、毛冠鹿等珍稀动物出没。冬春寒风凛冽,白雪皑皑;秋天雨雾蒙蒙,冷风呼啸;夏日风和日暖,云淡天高。

登神农顶由于是在乱石间攀登而上,一定要换上旅游鞋。山上的灌木丛多数带剌,最好不要穿肥大的衣服,以防扯挂。 登山时出汗较多,应带些饮料或水,但登山消耗体力较多,所以其它东西除照相机外,应不带或少带。刚开始登山时也许你兴致很高,登山速度很快,但很快你就会感到登山太艰难,如果有灌木丛扯你裤角,你也许会发急;再加上脚上磕磕绊绊,可能会使你登山兴致全无。这时你要记住一句话:山上有意想不到的风景等着你,你除了继续攀登,别无选择。下山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到在城市无法体味的悠然闲适的感觉和成功的喜悦。

从神农顶往前走 3公里,就来到被誉为“神农架第一景”的神农谷。沿石阶而上,穿过一片箭竹林,就可以登临谷口。

神农谷原名巴东垭,在1970年以前是巴东与房县的界垭,1981年地名普查时发现其与小神农架相邻的巴东垭子重名,更名为风景垭后又更名为神农谷。

神农谷海拔 2785,它北连麂子山,南临下谷坪,西北接大窝坑和珙桐林,东眺望农亭与神农顶。由于所处地层属神农架背斜的核心部位,又南连北东向的韭菜垭子断层。 燕山运动后,随着神农架地区的不断上升,南部断层的软弱部位不断发生深切作用,致使垭南坡下切成深达千米的峡谷,分布于垭南坡的神农架群下亚群的碳酸盐岩,最容易受到风化溶蚀,经过千万年来的风刀霜剑,雕塑出了今天的石林丛生,如柱似笋的奇观。石林周围,竹海苍翠,杜鹃摇红,流云飞雾缠绕,故有“石林云雨”之称。

离开神农谷前行 1公里,就是金丝燕垭。 金丝燕垭海拔3000。这里山势陡峭,绝壁万仞,崖缝岩石上常能见到一簇簇神农架的特有树种── 铺地柏, 还有个头不高的古松。石径小道犹如这峰壁的腰带飘在半山中,涧壑云雾阵阵袭来,小道、古松、峰尖时隐时现,让人在冒险的剌激中带着几分恐惧和心惊。

沿小径步行约十几分钟便可见到悬顶深涧处有一扁口山洞,置身洞口能见到成群结队的短嘴金丝燕飞进飞出,哧哧之声不绝于耳。据地质考察,远古造山运动时,地壳隆起发育成巨大的山系,自中生代侏罗纪以来,这里已隆起为陆地,随着水体切割加深,山势更加高峻,形成了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带现象。因此,短嘴金丝燕长留于此,再不逐海而居,形成了独特的生物景观。

瞭望塔海拔高度是 2949.7。瞭望塔塔高 18.2,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初是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观测点。现在瞭望塔已对游人开放。 塔顶上设有一架高倍望远镜。通过它可以眺望大、小神农架。

大神农架海拔 3052.7,在瞭望塔的东南面,传说远古时代神农氏在此采尝百药,因比小神农架高出 47.7,得名“大神农架”。大神农架方园 1.5平方公里,生长有冷杉、红桦、扇叶槭、箭竹、高山杜鹃、香柏等植物和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细辛等珍贵药草。珍稀动物白熊、白麂、虎、豹亦时常在此出没。

  • 鄂ICP备14017416号-1.©2014-2021 野人网-
    GMT+8, 2024-3-28 23:44 , Processed in 0.073729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