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网 HI-神农架▾ 神农架文化 查看内容

神农架梆鼓的秘密

2014-11-25 13:37| 发布者: hisnj| 查看: 5359| 评论: 0

摘要: 神农架的梆鼓能代表湖北走出林区,走出湖北,走进香港,这是神农架的荣耀。那么神农架梆鼓究竟是什么呢?它仅仅是一种乐器,或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吗?今天小编就来讲讲神农架的梆鼓。 神农架梆鼓的演变 梆鼓,曾是 ...

神农架的梆鼓能代表湖北走出林区,走出湖北,走进香港,这是神农架的荣耀。那么神农架梆鼓究竟是什么呢?它仅仅是一种乐器,或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吗?今天小编就来讲讲神农架的梆鼓。

神农架梆鼓的演变


梆鼓,曾是神农架的山民们在守夜之时用来驱赶野兽,保护庄稼的一种响器。后来,梆鼓成了神农架的男女用以传递情爱、倾诉心声的信号物。再后来,梆鼓又成为神农架的子孙们在喜庆的日子里,用以擂动情绪、鼓噪气氛的一种乐器。神农架梆鼓留下了神农架人民千百年来的期盼与向往,展示出原始山民豪放不羁的万种风情。

歌曲《神农架的梆鼓敲起来》


歌曲《神农架梆鼓敲起来》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一幅多彩的山水画。它用诗一般的节奏,多姿多彩的舞蹈,艺术地再现了神农架秀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历史,展现了神农架人民劳动、生活、爱情的生动画面。这首歌一经问世,很快在神农架林区的大街小巷传唱起来。


说起这首歌,不得不提到他的词作者吴承清。

吴承清:


1965年招工到神农架,在工程队参与林区早期建设;1970年神农架正式建制后,进入林区文工团担任编辑;1980年调到群艺馆,从事文艺创作,并担任群众文艺辅导员;2008年,63岁的吴承清退休后,被返聘到林区文联担任《神农架文艺》编辑。


48年来,吴承清为神农架创作了近两百首歌曲,编辑近20套书籍。他的音乐代表作品有:神农架梆鼓系列《神农架梆鼓》、《月光下的梆鼓》、《梆鼓舞龙》、《野山梆鼓》、《空山木鼓》、《曲艺龙凤鼓—梆鼓声声》、《曲艺龙凤鼓—黑暗传开篇》;大九湖四部曲《九湖晨曲》、《九湖的幺妹荡双桨》、《九湖放歌》、《九湖圆梦》;下谷系列歌曲《土家摆手歌》、《我爱下谷一条河》、《土家古怪鼓》;红坪系列歌曲《红坪猜想》、《红坪画廊我的故乡》;木鱼系列歌曲《绿茶飘香》、《香溪万古流》等。

2003年,《神农架梆鼓》在第二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中荣获金奖。2006年,《曲艺龙凤鼓—梆鼓声声》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该节目是从汉民族创世史诗《黑暗传》中发掘整理出来的,系根据神农架及鄂西一带土家族的薅草锣鼓、山锣鼓、夜锣鼓、地花鼓音乐综合改编而成,自从在舞台唱响以来,深得群众喜爱,“神农架龙凤鼓”被中国曲艺艺术家协会定为曲牌新品种,与湖北大鼓、湖北小曲齐名,被誉为曲艺界的一朵新花,填补了神农架的曲种空白。

他参与主编的文学代表作品有:《黑暗传》、《炎帝神农传说故事》、《高氏草药秘方》、《三锣鼓》等,他主编的《神农架文艺》杂志,荣获全省优秀期刊;个人还搜集出版了《神农架阳锣鼓》一书。


大型歌舞剧《神农架梆鼓》


2005年,神农架林区党委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它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了歌伴舞《神农架梆鼓》。该剧分为《神农》、《野山》、《天人》3个篇章,从历史文化、山野文化、人文特性3个方面,将鄂西北山民的野性、粗犷与善良、坚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插秧》的忙碌、《春祭》的神圣与神农氏契合紧密,尽显历史内涵;繁忙的《盐道》,以《驿站》为载体,尽显神农架特有的人文特色;《水》的清凉、《竹》的幽深则通过流动的瀑布展现出一个绿色的家园,连传说中的神秘野人,也写意地表现出来。原始梆鼓的朴素,壮汉敲打的野性,女性击打的柔美……


《神农架梆鼓》一问世,就以一种博大洪荒的感观和视听,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口碑,并且获得了中宣部和文化部颁发的“四进社区”金奖、湖北省“楚天群星奖”金奖。该剧导演唐静平说,《神农架梆鼓》留下了当地人民千百年来的期盼与向往,更展示出原始山民豪放不羁的万种风情,所以全剧以声声梆鼓为主旋律,集中反映了神农架林区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

在高山飞瀑、小池荷花、树根藤蔓的映衬下,野性而多情的梆鼓声激荡人心。神农架,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一种令人渴求的原生态文化。《神农架梆鼓》敲起来了,敲出了原生态文化品牌,敲出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神农架梆鼓》的成功创作,是神农架林区把民间文艺素材打造成为旅游服务的品牌文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文艺汇演推动地方文化发展


神农架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文化的显著特点,这就是古老的山林特色。既保留了明显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迹,又具有浓厚的山林地域风貌,其区域文化特色被视为亚洲少见的山地文化圈高山原生态文化群落带。

这里“文化锅底”的特质既使得历史文化不断沉淀积累,也使其成为区域文化交汇之所。民间文化形式多姿多彩,洋洋大观,如被誉为汉民族史诗的《黑暗转》,敲丧鼓、打火炮,都无一不成为地域古老文化的活化石,为丰富社会文化,推动旅游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花引来万花开。《神农架梆鼓》成功后,林区党委、政府认真实施“文化兴区”战略,通过开发原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在《神农架梆鼓》基础上,聘请省内专家进神农架与区内文艺工作者一道,相继创作出《不老的神话》、《海》、《神奇的野人在何方》和《梆鼓声声》等一系列原生态文艺节目,形成了“神农架梆鼓”系列品牌。

到2012年,林区文艺汇演已经举办了五届,富有浓郁神农架特色、形式多样的民俗风情主题演出节目逐渐被挖掘,继《神农架梆鼓》之后,又涌现出一批像《神农架古怪多》(《神农架火炮》)、《土家古怪古》等优秀节目。其中,《神农架古怪多》已经演变成广场舞,成为男女老少每晚健身的必备曲目。


梆鼓元素融入旅游产品


自《神农架梆鼓》唱响以后,梆鼓逐渐被世人了解,也慢慢变成了神农架又一个新的品牌,不少企业开始利用梆鼓元素打造产品。

神农架梆鼓人酒业把梆鼓的形象做成酒的包装,做高端黄酒。

  • 鄂ICP备14017416号-1.©2014-2021 野人网-
    GMT+8, 2024-9-20 01:44 , Processed in 0.077622 second(s), 23 queries .